个人简介
证件照一张(白底):

2. 姓名:杨忠营
3. 专业班级:2021级土木工程BIM
4. 考研上岸院校、专业: 西藏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5. 座右铭:低头做事,抬头看路
个人事迹
2年武警参军经历,服役期间战术和体能考试成绩优秀,获得“四有优秀士兵”荣誉证书,在校期间团体跑步比赛获奖。在学习方面认真钻研专业课,主修课程成绩优异,并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和优秀志愿者。熟练操作CAD、PKPM、Revit、Office等专业软件和办公软件。在实践活动方面积极参与,大一期间加入大学吉他社团,担任大学促进会劳动部部委;大三课余期间担任顺德教育教师,为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态度端正,成绩良好,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采访问题
1. 最初选择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答:考研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服役、回归校园之后,经过理性分析和自我审视后做出的选择。一方面,我对自身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希望能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发展,而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深度仍有提升空间。考研不仅是学历的晋升,更是能力、视野、思维方式的升级。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我始终坚信“能吃苦、敢拼搏”的价值必须转化为更广阔的成长机会。我不希望仅停留在曾经的荣誉上,而是希望在新的赛道上继续挑战自己。考研于我而言,不仅是继续读书,更是一次主动选择的成长与改变。
2. 在考研备考期间,你是否遇到过困难或挫折,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坚持下去的?
答:当然有。考研是一段孤独又漫长的旅程。刚开始备考时,我对整体复习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加之基础知识遗忘较多,压力扑面而来。而到了中后期,当身边的人逐渐“掉队”,自己的状态开始起伏不定,内心那种“是不是坚持不下去了”的声音时常浮现。
我克服困难的方式,一是不断“拆解任务”。当你面前只有“考上”这一个远大的目标,很容易焦虑;但当你每天只关注“今天背完50个单词、完成两套数学题”,这种具体可执行的目标会带来正向反馈,让人逐步建立信心。二是建立节奏感。我给自己制定早中晚复习时间块,并设置自我奖励机制,比如完成当天任务就可以去操场慢跑或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哪怕是小确幸,也能成为坚持的动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不羞于寻求帮助。我会定期和研友沟通复习进度、交流方法,互相鼓励,这些都让我在一次次动摇中重新站稳了脚跟。
3. 在备考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学习方法或技巧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答:我总结了三个关键词:计划感、反馈性、系统性。
计划感:从备考第一天起,我就制定了全年、季度、月度、每周的学习计划。不是盲目卷,而是根据个人基础有的放矢。前期主攻基础和知识点梳理;中期强化真题训练,提升答题逻辑;后期重点查漏补缺,模拟冲刺。
反馈性:做题不是目的,而是获取反馈、查找短板。每套题我都会做“错因分析”,不是简单标错,而是反思“为什么错”“该如何避免”,并记录在错题笔记中,定期复盘。这种自我反馈机制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系统性:尤其是政治、英语两个科目,要注重体系建立而不是死记硬背。我通过搭建知识框架图、关键词汇总表,做到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从“记住”到“用得上”。
此外,适当运动和休息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加分项”,不是拖延,而是恢复战斗力。
4. 在重庆武警部队服役的军旅经历对你的考研备考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答:这段军旅经历,是我人生中极其宝贵的一段时光,对我后来的考研之路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在部队,时间观念被高度强化,我逐渐形成了“任务导向”的思维方式:一旦设定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直到完成。这种习惯延续到备考中,我几乎没有出现严重“拖延症”。每天按照计划学习,就像执行日常训练科目一样自然。
另外,部队训练让我更能忍受压力。备考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情绪波动而频繁“摆烂”,但我更习惯在压力中寻找突破,不断调整自己。就像在部队高强度训练时,总觉得坚持不下去,但只要多一秒也不放弃,最终总能完成。军旅磨炼了我的意志,也塑造了我面对考研困难时的那种“咬牙也要上”的底气。
5. 曾获得了 "四有优秀士兵" 的荣誉,部队里的纪律和作风对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帮助吗?
答:非常有帮助。
获得“四有优秀士兵”不仅仅是一个荣誉,它背后代表的是对标准、纪律、自我要求的严格执行。而这种作风直接转化为我在备考时的三大优势:
自我驱动能力强。即使没有老师监督、没有同伴提醒,我也能每天按时起床、复习、完成任务,不断提高标准。
时间利用效率高。在部队,每一分钟都要合理安排;我将这种习惯带到考研复习中,即便是一餐饭、一次休息,也有时间界限,从不让自己陷入“无节制拖延”。
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从部队带出的“有问题就解决、再难也得咬牙完成”的信条,让我在状态不佳时不会轻易松懈,而是不断寻找破局方法。
可以说,正是部队里那种“硬作风”,让我形成了今天这套高效、自律、结果导向的学习模式。
6. 在本科期间担任了学生干部,你是如何协调工作和学习的?
答: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我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学习优先,工作高效。
我通过日程规划和时间分块来实现“学习-工作两不误”。比如,每周我会在周日晚提前安排好接下来的任务清单,将课程学习与学生工作合理错峰安排。工作部分,我通过团队分工、职责明确和高效执行,最大限度压缩琐事时间;学习方面,我利用早晚碎片时间强化薄弱点,确保不落下主线内容。
同时,学生工作也培养了我沟通协调、组织策划的能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也能合理调配资源、处理多任务压力,这种“统筹能力”是非常宝贵的。
7. 考研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心态调整非常重要,你在备考过程中是如何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的?
答:我认为心态管理和学习效率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备考过程中,我学会与自己“和解”。有时候状态差、效率低、背诵不进脑,我不会强迫自己“必须完成多少”,而是选择短暂调整、理清思路再出发。我会告诉自己:“你不是一天变强的,也不会因为今天差就失败。”
另外,我非常注重建立正向反馈机制。比如每完成一个阶段性小目标,我会奖励自己一次散步、一顿喜欢的饭,哪怕是简单地记录下“今天进步了”这种感觉,也足以成为前进动力。
我还特别重视心理“降噪”——不去比较,不被他人进度裹挟。我告诉自己,这是一场和“过去的我”的比赛,只要每天都比昨天更扎实,就已经赢了。
8.对学弟学妹想说的话
答:考研不是一场运气游戏,而是实打实地坚持与努力的积累。你可能会质疑、会崩溃、会疲惫,但请相信,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说明你真的在为目标全力以赴。
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分耕耘都有意义;你在图书馆度过的每个清晨和深夜,都会变成未来某一天的惊喜回报。
最后,无论你现在处在备考的哪个阶段,都请记住:真正决定结果的,从来不是天赋,而是脚踏实地和永不松手的信念。
加油,愿你在这一场“看似孤独但不被辜负的奋斗”中,成功上岸、遇见更好的自己。
